近日,校党委书记赵水民赴马克思主义学院,就学院和思政课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指导。校党委副书记张卫国主持调研座谈会。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、教师代表,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。
会上,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就学院基本情况、思政课建设、科研和学科建设思路等方面进行汇报。教师代表围绕学科建设、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、学生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。
赵水民认真听取教师代表的发言,对学院的工作给予肯定。他指出,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马克思主义学院要高度重视,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创新教学方法,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,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。
赵水民强调,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、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,要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首位,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一要强化政治忠诚,持续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“第一学院”示范带动作用。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深入推进党建工作规范提升专项行动、基层党组织建设“八大行动”,持续夯实学院班子、基层党支部、班团组织建设,强化基层教学组织、科研平台建设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。二要强化政治担当,持续实施“第一学科”提质增效行动。要把硕士学位点建设提上重要日程,进一步凝练方向,加强学科带头人引育和人才队伍建设;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,开动脑筋、开阔思路,利用联组共学、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等,以强有力的科研团队、社会服务团队推动学科建设、项目立项、科研转化等走深走实。三要强化政治定力,持续巩固“第一课程”关键课程地位。要充分发挥大同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牵头单位作用,强化专业指导与引领,推动思政课教学体系、内容方法创新;要用好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、校园文化活动等平台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,提升综合素质;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,围绕“以小故事彰显大道理、以小举措激活大目标、以小习惯蕴含大格局、以小学科秉承大使命、以小社区架起大桥梁、以小教室连接大社会”,画好学校立德树人“同心圆”。四要强化政治能力,持续夯实三个“第一”的组织保障。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,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学习研修、社会考察等,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;要高质量开展集体备课、教学观摩,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,提高课程质量,打造“金课”;要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竞赛、学生参与学科竞赛,在广阔实践中形成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;要持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,激发教师教学热情,营造“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”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,以“第一学院”“第一学科”“第一课程”协同发展,筑牢思政教育根基,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开创新局面。
张卫国在主持座谈时指出,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从规范办院、民主治院、特色建院、人才强院等方面入手,切实承担起“第一学院”重任,找准学术研究特色,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。要坚决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任务,全力做好各项迎评促建工作。
会前,赵水民一行深入马克思主义学习书屋、思政实践场馆等进行实地调研。(文字:赵鑫、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:余致楠 责编:赵鑫)